第(2/3)页 巴老先生看书入了迷,全程都没管他死活,直到傍晚时分才停下来。这停下来,还是因为他老人家眼晴看累了,需要休息所致。 见状,李恒、廖主编和李小林停止交流,齐齐望了过去。 尤其是廖主编,比李恒还关注这部作品的后续质量,顿时期待问:「老师, 怎么样? 这问题让李恒跟着紧张万分。 总得来讲,这部《白鹿原》还是原来的白鹿原,却也不是那部《白鹿原》 了。毕竟他结合两世为人的经历私自新增了30%的内容,力求让原著变得更有深度和厚度。 巴老先生看看廖主编,又看看女儿,最后视线停在李恒身上,面容平静许久后终于生了变化,缓沉地拍了拍稿件说: 「好!这是一本死后躺在棺材里可以当枕头用的书。」 一个「好」,一句话,评价铿锵有力,不可谓不高! 更何况这话出自文坛泰斗级人物巴老先生之口,足可以见其含金量。 廖主编嗖地一声站起来,随后又坐下去,手里拿着一杯浓茶,无比开怀。 李小林也比较动容。她是明白父亲是怎么一个人的,能做出这样的评判,无疑是非常喜欢这部文学作品。 要说最激动的当属李恒了,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。写作的时候他就觉得新增部分特别好,很多地方有种画龙点晴的效果。 但老话说的好,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啊! 自己感官再好也没卵子用哇,容易出现思维误差,而如若别个都高度认可你的好,那才是真的好! 巴老先生问:「这题材好,容易引起共鸣,你当时是怎么想到写这个题材的?」 这问题在场之人都比较关注,视线不约而同积聚他脸上。 李恒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:「我也没有刻意想过,就是单纯的文献资料看多了,自然而然有了这样的想法。」 廖主编若有所思,问:「赵菁送给你的那些文献资料。」 李恒点头:「最初的灵感确实来自那批资料,它们详细地记载了关中和陕北一带的风俗文化,给我了很大的启发。」 闻言,巴老先生颌首,道:「有志者事竟成,你很不错,比我年轻时候出挑多了。」 廖主编和李小林互相看看,沉默。 李恒不好意思地笑笑,「谢谢老师。」 接着他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:「老师,您看里面的部分内容,要不要做修改?」 有些话一听就懂,巴老先生问:「你是指关于小娥情欲描写这一方面?」 李恒说对。 巴老先生陷入沉思,过一会,他老人家缓缓摆摆手:「都是精华,暂时不宜动。」 「矣,好!」李恒欢天喜地应一声。 有他老人家兜底,他就什么都不用怕了,只管写,他娘的使劲地写。 巴老先生喝口茶,盖上盖子,问:「大概什么时候能写完?」 李恒对此早有规划:「快的话这个学期,慢的话8月份之前。」 巴老先生点了点头,「稿子先放我这,看完让你小林姐给你送过去。」 李恒再次矣一声,表示不急。 晚饭过后,巴老先生带着李恒和廖主编在外面主干道上散了会步,聊了一些当今文坛的事情,临了嘱咐李恒: 「你有泼天才华,要物尽其用,要珍惜,场外之事有我和你师哥,你不用操心。」 「谢谢老师,谢谢师哥。」李恒听得心里暖暖的。 再一次深深感受到,奶奶个熊的!有靠山就是好啊,天下大可去得。 晚7点,散完步的巴老爷子继续品读《白鹿原》去了。 眼见天色不早了,李恒也提出告辞,「小林姐,那我先回去了,晚些时候再来看你和老师。」 李小林热情挽留:「这么晚了,天都快黑了,要不今天在这里过夜算了,明早再走。」 李恒摇头,「明天星期一,满课,我还要赶回去上课,课程耽搁太多了,得补回来。」 推脱一番,见他心意已决,李小林只得作罢,末了对廖主编说:「廖大哥, 你开车送送他。」 廖主编早有此意,离开院门后,和李恒一起上了面包车,往杨浦方向赶去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