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石炭矿-《李唐之杨铭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瓷窑已经盖好,按照杨铭的要求制作了不少小嘴瓶。转炉已经基本搭建好,由于没有纯氧。只得用管子将空气直吹到底部进行炼钢,酒提纯也做好了准备工作。

    一个多月的时间,千匹绢已经花完了。不过几个工坊的成功建造,让杨铭信心大增。

    关于修筑河堤的事已经下拨到了工部,工部会率先去勘探河道,选取河道流向,计算工程用料以及需要的劳工数量。

    等一切计算好,会汇报给户部。由户部核算,户部审批过了递交给中书省,中书省盖章后才能开工建设。

    这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,这还是杨钊有一定的地位和拥护的人。

    此时杨铭所发明的水泥,已经在朝中人人知晓。询问过价格后,这些人的确很是心动。

    水泥的价格杨铭直接定在了每石五十文,价格上稍微有些高。但初期使用肯定要限制住,即使这个价格,据说朝中有些人想要订购上一些。

    有不少与杨钊关系好的人,都订购了一些。这第一批买卖算是做成了。一时间城内不少建筑匠人接触到水泥,给这些大户盖房,搭院的。

    从西南运来的酒不过三天就处理完了,四十四大坛子的酒。最后收集的酒精用烧制出的小口瓷瓶收集起来了,一共收集了五十四瓶。

    烧制瓷瓶的窑,也改成研究玻璃的窑了。

    直到此刻杨铭建的高炉都要开始运行了,才发现少了一样东西“焦炭”。

    长安有煤,但是量很少。大部分都是使用柴薪,大户人家使用的也是炭火。

    现在杨铭是真的犯难了,炼铁煤炭用量一定很多,大量运煤需要火车,可没有大量的钢材也没法搞火车,真是陷入了恶行循环中。

    这时杨铭实在是没有办法了,从成本上考虑已经很不值了。

    杨铭只得求助于杨钊去了,当天下午杨钊在家并未出门。杨铭已经很熟悉杨钊的脾气,敲门进屋后。

    杨钊正在看一本书,还不时笑笑。

    “义父,我有一事需要义父帮忙”

    “哦,何事啊。说来听听,看在这次研究出水泥的份上,我怎么也得帮你一把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,我打算炼钢。可是手里的资源不够”

    “我记得你在东郊建了个不小的炼铁炉吧,还不够吗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,不少工坊不够是铁矿石不够还有大量的煤炭”

    “煤炭是什么”

    “就是那种黑色的矿石,可以烧的那种”

    “那东西啊,烧起来挺呛的没什么人用。石炭嘛”

    “义父可知道哪里有此物?”

    “这个不清楚,但你要是想大量开采的话不好办。等我明日去一趟少府监,这种事情都是那边在管”

    “谢谢义父”

    “你是又要铁矿又要石炭,这会被别人抓到把柄的。”

    “义父,那我门就打一个为圣人取暖的名义去做,可行吗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