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杨大郎闷咳几声,秦氏忙拍他的背脊。他咳了好几声才缓和下来,不可思议道:“真是瑞儿说的?” 秦氏点头,“他觉得姜娘子极好,脾性温和,不会打他。” 杨大郎:“……” 秦氏也道:“我也觉得姜娘子脾性好,健谈且爽朗,就是样貌稍稍差了些。” 杨大郎觉得不对头,问:“他什么时候说起这茬了?” 秦氏回道:“先前我让他给姜娘子送些团子去,他回来便同我说起了这茬。” 杨大郎随即去了杨瑞房里,那小崽子唤了一声爹。 杨大郎上下打量他一番,问道:“你把那姜娘子给相中了?” 杨瑞点头。 杨大郎坐到床沿,细细审视他一番,又问:“先前你去送团子,她可曾跟你说过什么?” 杨瑞道:“就说了些客套话,夸祖母做的团子好吃。” 杨大郎才不信他的鬼话,尝试着在床上找东西。他太了解自家崽了,一直都很抵触给他找个后娘,之所以改口,肯定是有原因的。 这不,见他在床上搜寻,杨瑞果然慌了。 结果还真被杨大郎从枕头里搜出一串用红绳串起来的铜板,他瞅着那铜子儿,问道:“这是谁给你的?” 杨瑞:“祖母给的。” 杨大郎当即把铜子儿拿了出去。 杨瑞忙追上,改口道:“是那姜娘子给的,说是回礼。” 杨大郎啧了一声,又气又笑道:“就为这几个铜子儿,你就把你老子给卖了?” 杨瑞理直气壮道:“这是人家给我的私房,让我藏着自个儿买东西的,爹不能蛮不讲理拿去充公。” 杨大郎被气笑了,“私受人家的东西,你还有理了?” 杨瑞急了,“真是姜娘子自个儿给的,不信你去问她。” 听到父子二人的声音,秦氏好奇过来问:“怎么吵嚷起来了?” 杨大郎:“你的好孙儿,为了几个铜子儿卖他爹。”顿了顿,看向杨瑞道,“你好歹长点出息,你爹就值那十个铜板?” 杨瑞露出嫌弃的表情,撇嘴道:“说不定人家还不要你呢。” 杨大郎:“……” 秦氏被父子二人逗乐了,说道:“人家要不要,咱们开春找官媒娘子上门问问就知道了。” 杨大郎急道:“阿娘莫要起哄。” 秦氏:“还不好意思了,又不是头婚。” 杨大郎:“……” 这祖孙二人,他是服气的。 傍晚的时候家家户户过新年,宁樱主仆也去了隔壁街周家,周大郎夫妇热情接待。 周家常年做瓷器生意,家境殷实,住的院子是二进院子。那院子宽敞明亮,光正房就有四间,东西厢房各四间,倒座房则有七间。 院子里种了不少绿植,虽是冬日,却一片生机勃勃。 宁樱还是头一回过来,不由得生出艳羡,她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宅子呢? 周家的门窗到处都贴满了福字窗花和对联,人们坐在一块唠了阵儿家常。 婆子进屋来询问是否传膳,周大郎做了个手势,说道:“今日请了姜娘子来,定要好好尝尝我们的扬州菜。” 宁樱笑道:“有劳周郎君款待了。” 周老儿捋胡子道:“姜娘子孤身一人在他乡,我们自然应当尽地主之谊。” 宁樱:“周老爷子客气了。” 厢房里的菜已经上齐,人们起身过去。 大圆桌上摆得五花八门,非常丰盛,满屋子的鲜香馋得叫人直吞口水。 周大郎做了个请的手势,人们陆续围拢入坐。 周老儿强推那道蟹粉狮子头,定要叫宁樱尝尝,那可是周家庖厨的拿手菜。 众人皆知蟹粉狮子头可是当地的传统名菜,以猪肉和蟹肉为主。 瓷碗里的狮子头硕大浑圆,由高汤清炖而成,菜蔬碧绿,汤色清亮,泛着少许鹅黄。 婢女替宁樱布菜,她兴致勃勃道:“周老爷子,周郎君,那我就不客气了。” 周老儿期待道:“姜娘子趁热尝尝。” 宁樱小小尝了一口,口感松软滑嫩,肥而不腻,竟然一点都没有猪肉的臊腥。 那蟹肉也鲜美异常,就着少许汤汁入喉,她忍不住称赞道:“这菜好啊,什么时候我也要学学。” 周老儿得意道:“那你可算找对人了,这就是我做的。” 宁樱吃了一惊,高兴道:“不应该啊,周老也子这般好手艺,何至于把那铺子经营成了这般?” 此话一出,众人全都笑了起来。 朱婆子嫌弃道:“他呀,一辈子就只会做这道菜,且还得看心情如何,一年到头至多能吃到两回就不错了。” 周大郎也揭自家老子的短,“那铺子是父亲瞎折腾打发日子消遣的玩意儿。” 这话周老儿不爱听,反驳道:“瞎说,我可是正儿八经经营的。”又道,“姜娘子再试试盐水鹅。” 宁樱接着尝试。 那盐水鹅色泽黄亮,肉质酥松,咸中带鲜,吃起来很有当地的味道。但跟她在秦王府吃到的要差了几分,府里的庖厨也精于做这道菜,最是擅长做鹅的。 她自然不敢提秦王府,不走心地夸了几句。 人们陆续动筷,在饭桌上说笑,不像高门大户那般等级森严,很是自在。 这家人好客,宁樱也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,朱婆子甚至毫不避讳地说起她目前的处境,很该找一个合适的郎君匹配,省得辛劳。 宁樱倒也没有回绝。 朱婆子觉得石桥街尾的杨家跟她很是般配。 那杨大郎一表人才,虽然是鳏夫,却人品厚道,从未有过花花肠子的传闻。他的母亲秦氏也是个爽利人,街坊邻里都清楚。 母子二人待人宽和,若是进了杨家,应是吃不了亏的。 就是杨家的小子要调皮些,不易管束,但若有威信,还是能压得住,毕竟才八岁大的崽子。 周老儿也觉得杨大郎为人可靠,插话道:“别的不说,那小子的品行还是不错的。” 原本是团年饭,结果变成了朱婆子牵线搭桥的饭局。 她这人就爱撮合市井男女那些事,把宁樱都搞得不好意思起来,说道:“他们家我倒也接触过,挺好相与。” 朱婆子眼睛一亮,“姜娘子也是经历过事儿的女郎,你若有意,我这老婆子倒是乐意替你牵这条红线。” 第(3/3)页